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岁片《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双雄背后不同的投资逻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admin 发表于 2012-1-2 22:29: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资讯
分类:

马上注册CG织梦网,结交更多CG好友,下载更多CG素材,让你轻松学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1年的中国电影大幕悄悄闭合之际,贺岁大片《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的龙虎斗却刚刚拉开帷幕。殊不知,在贺岁双雄年度巅峰对决幕后还有银行业的身影。



  总投资6亿、即将向奥斯卡奖项冲刺的《金陵十三钗》刷新了中国电影的投资纪录,同时也刷新了国内金融机构对单部影片的贷款金额最高纪录。这也是民生银行迄今为止在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方面的最大手笔为“十三钗”的拍摄和宣传提供了共计1.5亿元贷款。对文化产业单个项目进行如此规模的投资,在国内金融界可称是里程碑式案例。而《金陵十三钗》在12月16日零点首映,12月15日民生银行为回馈客户花费了3000万进行全国性包场,如此高调而又大规模的“被包场”,在国内影界实属罕见。另据片方介绍,这部电影的演职人员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的克里斯蒂安·贝尔、英国的乔思·威廉姆斯,都是一流的业内人物。另有日本的美术指导、中国香港的服装造型指导、韩国的斯坦尼康摄影师等,种种高成本投入充斥了影片的各个细节。



  自然,民生银行的高投入并非为了高回报。因为按相关协议,新画面影业公司以“十三钗”版权质押的方式向民生银行贷款1.5亿元,利息只是“上浮了一小部分”。换言之,不论“十三钗”最后票房收入是多少,新画面都只需还本付息即可,对民生银行来说,是一种固定收益,除此之外的电影所有收入,与其无关。

  从投资逻辑上看,民生银行此举并非头脑发热。作为一家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机构,愿意真金白银去投资一部电影,也不会甘冒高风险。在民生银行看来,以导演为核心的主创人员和制片方的过往记录和推广宣传能力,才是放款的逻辑。按民生银行投行部总经理张立洲的话说,“在文化产业界,最靠谱的还是看人。”

  张艺谋是为数不多受国内、国际市场都认可的导演,男主角是好莱坞一线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而新画面影业董事长张伟平也被认为电影宣传发行的“天才推手”,其与张艺谋合作的近十部影片几乎都是成功的案例。2002年,二张筹拍《英雄》之时,花旗银行就曾参与投资制作,此后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分别吸引了汇丰和渣打银行参与投资。

  与民生银行投资“白马股”不同,北京银行涉足影业则看重投资组合。据了解,与《金陵十三钗》在同一档期上映的《龙门飞甲》,资金来自北京银行朝外支行一次性“打包”给博纳影业1亿元贷款中的一部分,该批贷款支持的影片还包括《抓猴》、《不再让你孤单》、《大话射雕前传》4部电影和电视剧《十月围城》。

  打包贷款是目前银行针对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出的较为典型的贷款模式,通常会给予多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一定的授信总额,由电影公司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配每部片子所需资金。北京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章志勇介绍,打包贷款给了电影公司更多的灵活性,而银行也分散了贷款风险。打包时,银行会选择不同类型的片子进行组合,选择依据包括类型、档期、成本等。

  在风险控制方面,北京银行采取了版权质押、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以及担保的方式,这些也都是目前较为典型的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模式。此外,银行资金还以配比方式进入。例如《龙门飞甲》一片中,银行的贷款和投资方的投入各占50%,而还款时院线会在扣除院线分成后,将回款直接打入银行账户。

  自然,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投资逻辑和风控模式都无可厚非。问题是,当下的中国银幕日渐浮躁,娱乐至上、票房至上成为众多电影创作者追求的目标,当今的大银幕也多被古装大片、魔幻大片占据,而优秀的中小成本影片举步维艰。就我国影业现状而言,国内年产500多部电影,将近85%到90%是中小制作,85%是青年人制作的电影。但每年高达80%的票房都被数量不到二成的“大片”掠走,且电影票房连年攀高,也让各电影公司对于“大片”的钟爱愈发强烈。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呼吁:我们要关注中小制作,关注年轻电影人的制作,多给他们一些爱,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的后援部队,后续电影产业的重要来源。

  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指出,我们是需要大片的,大片可以使我们从一个电影大国变成电影强国。但在电影制作成本高企的重压之下,必须有一个选择,就是拍中小成本电影,中小成本电影里面投入的智慧、管控和博弈力更大。

  被称为“第四代”的翟俊杰更直言,一个国家的繁荣辉煌不是几个大片就算是“辉煌”了。众多的中小投资影片,能普遍提升它们的质量,推向市场,这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辉煌的到来,希望不管电影人、评论界还是媒体都关注,多拿出点意见,关心中小投资的影片,让它们丰富多彩起来。

  事实上,中小成本影片并非没有市场。一部《失恋33天》彻底改写了“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小众电影=没票房”的历史规律,某种意义上成为2011年电影市场的“最大赢家”。根据娱乐咨询公司艺恩数据统计,截至12月11日,《失恋33天》累计票房达3.5165亿元,引领国内中小成本电影票房收入。今年7月上映的另一部中小成本影片《孤岛惊魂》,也意外地成为票房“黑马”,用500万元的投资博回了8935万元的票房,爆冷内地电影市场。

  正当笔者搁笔的时候,又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为了避免成为大片的炮灰,很多电影纷纷更改档期躲避,造成12月下旬新片少的格局。我想,在与同档期电影的不对称竞争中,小成本电影不应该选择放弃。即使《金陵十三钗》捧回奥斯卡大奖,也不至于挤压掉优秀小成本片的生存空间。   作者:汤亚平


该贴已经同步到 admin的微博

1.jpg (298.86 KB, 下载次数: 10)

1.jpg
2#
宫小燕 发表于 2012-9-15 10:14:38 |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这几部电影  看着人就没兴趣了{:soso__8961432591078930798_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图文
在线客服(工作时间:9:00-22:00)
18916069001
织梦网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5-2016  CG织梦网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织梦网